正文
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足球运动专业建设论证会
[2025-06-20]
作者:admin
浏览次数:
为落实国家体育强国战略,推动足球运动高质量发展, 2025年6月17日,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隆重召开足球运动专业建设论证会。作为辽宁省首个聚焦足球人才培养的本科专业,学院肩负着探索体教融合的全新路径、回应足球领域人才需求的重要使命。
专业概述
辽宁师范大学足球队近年来成绩显著,女子足球队连续四次斩获全国女子沙滩足球锦标赛冠军,男子足球队在2021年辽宁省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(大学组)高水平组夺冠,2023年收获亚军,2024年再获辽宁省第二届“省长杯”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亚军,并成为辽宁省唯一获得全国校园足球甲级联赛资格的高校队伍。足球运动专业培养目标是适应中国足球改革发展需要,落实国家高等教育改革要求,对接教育强国、体育强国战略,遵循高等教育学科专业建设规律和足球运动发展规律,强化足球运动技能,涵养足球文化,培养具有扎实的足球运动知识、良好人文、科学素质和社会责任感,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应用型足球人才。
参会信息
01 参会专家
北京体育大学中国足球运动学院院长 任定猛
上海体育大学足球学院执行院长 陶然成
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 岳贤锋
江苏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 部义峰
沈阳体育学院足球运动学院院长 张兴泉
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足球教研室主任 杨松涛
02 参会人员
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 全海英
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 姜勇
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足球运动专业负责人 樊婷婷
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 刘丽娜
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本科生代表 黄雨喆
03 会议概要
本次会议,体育学院相关负责人与受邀专家,围绕课程体系、师资建设、实践平台等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度研讨,并进一步凝聚智慧共识,锚定发展方向,为共同推动足球运动专业高质量发展给予赋能。
会议内容
1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全海英介绍了参会的各位专家及其背景,指出了学院的招生情况和足球专业的建设挑战。
2各个专家纷纷给出建议,并对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展开深入讨论。其中,各位专家对于足球运动专业的培养目标有不同的看法,主要集中在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平衡上。随后,会议还一致同意建立多元化的实习实践基地,包括职业俱乐部、传统学校及社区服务机构,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战机会,增强其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。
3全院长感谢各位专家提出的宝贵建议,并表示将充分吸纳专家意见,聚焦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设置,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和质量评价体系建设,将优秀建议逐步落实。
一、北京体育大学任定猛院长的建议
建议辽宁师范大学结合大连地区的足球传统和优势,培养精英教练员和社会足球工作人员,并与当地传统校建立联合机制。课程建设方面,建议利用校内协同和校外资源,如协会和职业俱乐部,来弥补师资不足。实习实践平台应分为三个等级:高水平俱乐部、传统校和校园足球特色校。
二、上海体育大学陶然成院长的建议
足球运动专业应以培养高水平运动员为主,但需结合实际生源条件和社会需求,避免目标过高。课程设置应聚焦核心能力,如运动技能的学习控制,并逐步推进课程共建共享。 建议每周安排五次训练,周末比赛,寒暑假集训,以提升学生竞技水平。
三、河南师范大学岳贤锋院长的建议
建议培养目标定位为高素质复合型足球运动专业人才,毕业要求应从职业道德、知识结构、专业能力等多方面描述。课程设置应增加足球专项训练理论与实践课时,确保达到指南要求的140-160 学时,建议将专业见习和专业实习合并为专业实习,以优化实践环节
四、江苏师范大学部义峰副院长的建议
建议通过三加四模式与地方足球梯队合作,实现体教融合,培养精英竞技型足球人才。差异化发展,师范类院校可重点培养高水平教师或教练员,综合类院校可侧重 足球科技方向。建议与欧洲五大联赛国家合作办学,引入先进理念和师资。
五、沈阳体育学院张兴泉院长的建议
足球运动专业应培养具有高水平竞技能力的复合型人才,而非仅限于职业运动员。师资方面可通过引进、外聘和现有教师转型来解决不足,大连的足球资源应充分利用。实习实践平台应结合大连的校园足球和俱乐部资源,提升学生实践能力
六、云南师范大学杨松涛主任的分享
云南师范大学将足球运动专业定位为非师范类,以解决学生文化成绩不足的问题。首批招生30人,但就业前景不明朗,需进一步探讨专业方向和社会需求。建议与西部高校合作,开展对口帮扶,提升足球专业人才培养质量。
快速导航